新一輪信息革命對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產生深遠影響,面向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政務信息化已經成為通往現代治理之路必不可少的依托。進入“十三五”時期,尤其在十九大后,國家在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方面做出了進一步部署,構建形成滿足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的政務信息化體系,成為支撐政府改革的重要平臺,政務信息化邁入歷史新階段。
我國政務信息化建設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起步,經歷了從單機到聯網、從分散到集成、從辦公自動化到政務信息化三個發展步驟。在長期以來各自為政的建設模式背景下,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建立了大量獨立的政務信息系統,政務數據資源也分散在各個部門,也造成了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難、信息共享難、業務協同難”的局面。
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煙囪林立、信息孤島”成為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問題,尤其是當政府治理逐步走向整體治理、橫向治理、協作治理、網絡治理的模式時,更加著眼于政府部門間、層級間整體性運作,強調公共管理與服務機構為了完成共同目標而展開協作,主張政府管理“從分散走向集中,從部分走向整體,從破碎走向整合”,建立起縱橫交錯、內外聯動的協作機制。
因此,政府整體跨部門協同治理成為政府改革的重要趨勢。當下,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總體處于從“以部門和條塊為中心的孤島式建設階段”向“以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為核心的協同式政務建設階段”。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產生了“協同政務”這一概念。
“協同政務”是指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政府部門之間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跨部門業務協作,最終通過改變行政管理方式方法,達到政府資源優化利用、效率效能提升的新型政府工作模式。如果從電子政務系統角度來說,“協同政務”更加強調后臺各個子系統的整合互通,做到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才能真正實現互聯互通與協同共享。
“十二五”以來,國家在推動電子政務統籌發展、集約共享方面,通過促進政務云平臺建設、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推動政務信息系統的整合共享,這在局部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都未能從全局和根本上解決問題。2017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國辦發〔2017〕39號),這是國家近幾年在推進系統整合方面最重磅的一份文件。
此次《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的出臺是國務院在新時代發展要求下,對傳統低效的政務信息系統建設的一次大整頓、大清理,實施規劃時間要求緊、步驟環環相扣、實施要求高、路徑要求明確,執行落實的可行性高。尤其是對責任主體的明確和開展信息系統審計,體現了政府在推動互聯互通和數據整合方面的決心與力度。
通過審計、清理、整頓,可以將存量的低效、無效系統清理,為新的系統建設騰讓出新的空間,這對于系統升級換代、應用創新將是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步,對分散隔離的政務信息系統實施整合,并接入統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最終形成互聯互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統”。再通過建立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實現數據互認共享,數據壁壘將逐漸被打通,數據開放指日可待。
政務數據互聯互通、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是實現大數據運用的基礎保障,當這一條件滿足后,繼而為政務數據的匯集、挖掘、分析、運用奠定基礎,真正實現由“政務數據”向“政務大數據”的進階,并由此帶動社會各個領域、行業的數據開放與價值創新。